彌陀地區 -承襲地方百年資源與發展中的產業,正可從事地方創生與再造之觀光船體驗、文創市集、文化導覽、手作體驗、親子闖關、虱目魚辦桌料理、美食饗宴等休閒旅遊活動及地方品牌的建立,再藉由搭配彌陀區山、海、河、港之景點與地方上的人文歷史遺跡,以及老街上的店家、企業共同參與合作,未來將有助於推動彌陀地方創生與經濟翻轉之契機。

1.地理位置

彌陀區位處高雄平原西南部的邊緣,西邊緊鄰海岸線,東邊距離岡山街大約五公里左右、中間是岡山空軍機場,南面一公里有漯底山、山的高度約為五十二公尺和梓官區連在一起,北傍阿公店溪和永安區為界。本區在地圖形狀南北大約等長、東邊距離較短、西邊海岸線很長,看起來猶如梯形。在山海河的環繞下地理位置十分特殊,風水上屬龍蟠虎踞的地形。

  • 來趣彌陀
  • 來趣彌陀

2.名稱由來

本區舊稱彌陀港,地名的最早紀錄見於康熙24年(西元1685年)蔣毓英編修的《台灣府志》,早期的文獻中地名的寫法曾記作「微羅港」或「彌羅港」或「眉螺港」,應該是漢人入墾之初,從當時在地的平埔族原住民語言口譯而來,而古時候彌陀的位置應是包括永安、梓官、岡山空軍等範圍。

3.今昔發展

彌陀自入清以來,主要之經濟發展多為從事農耕開墾、捕魚漁獵,歷經日治時期的農工業、臺灣光復後的手工業與後續之農畜漁業發展,以及傳承數百年的地方皮影戲團、文史遺構等,奠定如今彌陀之樣貌,以下列四種面向簡述今昔發展:

  • (1)產業文化

    皮影戲

    據傳,三百多年前,皮影演師阿萬師隨著鄭成功的軍隊來到台灣,最後定居在彌陀區,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傳給了五個弟子,從此台灣便有了皮影戲。彌陀是台灣皮影戲的重鎮,有「皮影戲窟」之稱,根據老藝人回憶,清末及民初時皮影戲團有數百團之多,彌陀區在台灣皮影戲的發展史上,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斗笠

    「斗笠」是以閩南語發音又稱「笠仔」、「瓜笠」、「竹笠」。彌陀區漯底里引進斗笠編製技術已有百年歷史,早期僅為里民農閒或捕魚淡季時的副業。根據《天下雜誌》二OO一年七月十五日統計報導,全盛時期則在民國六十年到七十五年間,斗笠平均年產量估計至少六十萬頂以上,成功嶺大專集訓每年用掉二萬頂的斗笠來自彌陀,故彌陀可稱得上是台灣斗笠的故鄉,目前漯底社區發展協會尚有斗笠故事館導覽及斗笠DIY的體驗課程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草蓆

    草蓆說起草蓆許多人都會以為是台中市大甲區的特產,其實製造草蓆的原料-三角藺草則在彌陀區靠海邊的十幾甲地區栽種。彌陀「草蓆」的全盛時期,爲了提供全台的需求,採最先進的全自動化機械操作、產量大,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多從事打草蓆,可以說是一條草蓆街,目前尚有 金信昌實業有限公司的竹、草蓆工廠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• (2)觀光景點

    海岸光廊

    南寮海岸光廊佔地約1.5公頃,區域內設施包括船型景台、親水河道、木棧道、涼亭以及白沙嬉戲區,可提供大人觀海、休憩,且可孩童遊戲、玩水,享受微風輕飄及夕陽彩霞之美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南寮漁港

    南寮魚港是一個現撈的近海漁港,泊地約4.52公頃,碼頭長946公尺,漁船則有單拖船、雙拖船、延繩釣船、蝦拖船、小型機動筏船等,和一般大漁港不同的是南寮漁港內停泊的多是中小型漁船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假日漁市

    漁港與魚貨拍賣場一脈相連,規劃為「假日漁市」,為與鄰近的興達港的黃昏漁市有所區隔,南寮漁港屬於「早市」,漁船於下午出海,到隔天清晨回港,漁獲在清晨交易,主要的漁獲有黑口、晚鮸魚、瓜子、加臘等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吳家古厝

    彌陀區境內仍保有許多傳統三合院建築,其中最具代表性特色、文化歷史悠久當推吳家燕尾古厝,是吳氏第三代祖先佛賜所興建的「三進二院」日字型的四合院建築,以廳堂為中心,再按輩分排列先左後右,又依次居住在前落、中落、下落和左右護龍,至今有百年歷史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彌壽宮

    最早設立於清政府時代,建廟歷史約有兩百餘年,彌壽宮正殿主祀媽祖、供鹽民仰拜,因是官設,所以亦有「府正堂」之稱,現今所見到的彌壽宮則是一九七五年新建完工的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防禦碉堡

    彌陀區雖然地勢平坦,緊鄰岡山空軍機場,加上獨特地形—漯底山,長久以來為軍事用地,具有遙制西邊海洋的防禦優勢,使得彌陀鄉早在明清時期、日治至今都是台灣軍事防禦重鎮; 日治二戰時期建設了不少防禦性碉堡、防空砲台,已列入地方的歷史文化資產,見證彌陀區在二戰時的重要地位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  • (3)地方特產

    虱目魚

    彌陀區沿海阡陌相連的魚塭養殖面積約六百公頃,其中虱目魚養殖面積高達三百多公頃、年產量六百萬斤,是高雄市主要虱目魚產地。由於養殖技術不斷改良、採深水式養殖,加上良好的水質和土質,不僅肉質鮮美、細嫩可口且營養價值高,品質深獲肯定而遠近馳名,彌陀區已成為高品質虱目魚的故鄉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虱目魚丸

    彌陀的虱目魚丸製造風氣大約源自民國六十年間,當時虱目魚養殖技術提升,虱目魚全年可生產,消費普遍,留下許多魚背、棄之可惜,於是食品業者開始加工製造虱目魚丸。彌陀的虱目魚丸強調材料以現撈的鹹水虱目魚的魚背肉、純淨不滲雜,尤其集香、脆、Q且經過冷凍後不會改變原來口感,是彌陀虱目魚丸獨特的風味之處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有機蔬菜

    彌陀區從事農作耕地面積約385.66公頃,近年來,彌陀區農會輔導區內蔬菜栽種區推展種植有機蔬菜,栽培技術從幼苗植入土中到收成,完全不施加化學肥料以及農藥,技術層次高於吉園圃,卓然有成,率南部蔬菜區之先,進入消費市場,打下彌陀區的農產形象品牌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• (4)自然生態

    漯底山自然公園

    漯底山位於彌陀區東南方漯底里為一惡地形之泥火山,分佈的範圍長約八百公尺、寬約六百公尺,標高約五十三公尺是彌陀區的最高點。漯底山長期為軍方要塞管制區,直到直至民國九十五年軍方撤哨,交由彌陀區區公所代管並成立「漯底山自然公園」,方解開神秘面紗,經過一步一腳印的努力,漯底山已經完成了登山休閒步道、觀景台、植樹綠美化寬敞聯外道路工程,讓漯底山成為民眾從事登山休閒的好所在

    • 來趣彌陀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漁塭溼地

    彌陀區位於阿公店溪下游即出海口,河流由上游帶來大量的沖積物,與沿岸流沙形成沿海特殊的沙岸地形,同時也形成沿海重要濕地,除沿海漁村所處位置古為沙洲外,其餘則為潟湖遺跡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
    阿公店溪

    彌陀區舊港口是阿公店溪出海口處,阿公店溪發源於高雄市田寮區及燕巢區交接境內的烏山頂(旗山區中寮西南方千秋寮、養女湖附近)全長三十八公里,流域面積137.07平方公里,是台灣主要河川之一,依水文流量全台排名第三十四。

    • 來趣彌陀
※ 以上資料截取自 彌陀區公所網站
我的購物車,共 0
0

商品或編號搜尋

資料傳送中,請勿關閉!